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

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

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

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 行為獸醫團隊
  • 首頁
  • 服務範圍
    • 哪些問題可以找行為獸醫師
    • 團隊成員簡歷
    • 謝明穎
    • 徐莉寧
    • 林瑋真
    • 李羚榛
  • 常見問題
    • 行為門診是什麼?該如何進行?
    • 我該選擇到府,或是約在醫院?
    • 諮詢前,我應該做哪些準備?
    • 治療計畫包含什麼內容?
  • 實用行為學知識
    • 常見貓咪行為問題
    • 追尾巴的小黃,你無聊了嗎?
    • 緊迫,行為,與疾病的關聯
    • 情緒紅綠燈,你的狗貓失控了嗎?
    • 請問您今年還在提老大理論嗎?
    • 有關動物的學習與記憶
  • 案例分享
    • 攻擊案例分享
    • 強迫症案例分享
    • 分離焦慮症案例分享
    • 貓咪過度舔毛案例系列
    • 化解新舊貓衝突:慢慢來,最快

慢慢來,最快

案例分享一

「她真的是一個媽寶耶!」這是第一次診療時,林醫師對窩窩的評價。

窩窩是我的第4隻貓,她來我們家的時候,還有兩個哥哥。大哥因老病離世,二哥(雞腿)身體也不佳。當我看到窩窩常去黏著雞腿,彷彿能感受到他不舒服,但是與雞腿相伴的日子已經開始倒數,我的心情就很難過。雖然很多人說貓是獨立的動物,但窩窩跟哥哥們在一起的時候,看起來很開心。再加上我希望在能力範圍內,讓其他的貓也有機會過上好日子,所以透過網路從愛媽那裡領養了小妹。

「小妹是一隻『鬆鬆的』貓」這是林醫師對小妹的評價。我一開始並不了解什麼叫「鬆鬆的」貓,後來當隔離期結束,我把小妹放出來跟雞腿和窩窩認識時,發現小妹很主動想親近雞腿和窩窩,對哥哥姊姊很友善也很好奇。雞腿接受了小妹,但窩窩一直跟小妹保持距離觀察。原本還能同在一個房間裡互相遠觀,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情況了。窩窩會邊吼叫邊追打小妹,被追的小妹則嚇得尿出來了,地上也常會見到小妹被追打之後掉下的毛。從來沒有碰過新舊貓適應問題的我,真的不知所措。

我本來希望能找個寵物溝通師,聽聽窩窩和小妹的想法。然而,知道我的問題後,我的獸醫介紹了林瑋真醫師給我,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寵物行為醫學。第一次診療,瑋真醫師透過視訊觀察和跟主要照護者(我)之間的問答,評估窩窩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窩窩對我的依賴非常深,換句話說,她對我的佔有欲也很強,就是妥妥的一個媽寶。小妹的出現,讓窩窩不安、緊張,所以必須先把他們再次隔開,讓他們重新認識,重新建立關係。

「重新認識」這四個字說起來輕描淡寫,但卻足足花了我們兩年的時間!是的,您沒有看錯,就是「兩年」!!因為,一切又回到原點。為了容易理解,我把這兩年所經歷的過程分成以下4個階段:

階段一:暖身解凍

我必須先把小妹再次隔離,而且是要讓他們看不到彼此,只能透過味道確認彼此存在的那種情況。每天,我會用布遮蔽小妹的貓籠,然後把她從隔離的房間推到對所有貓咪來說的公共空間(也就是客廳),讓窩窩和小妹能比較近距離地熟悉對方的氣味。這時候的窩窩對這件事還不太能接受。她總是會繞著貓籠打轉,發出低吼、炸毛,企圖撥開遮蔽物,拍打小妹。而籠子裡的小妹只能縮在高一點的層架上,一動也不敢動,一點聲音也不敢發出,直到我把貓籠再度推回小妹的房間,把她從籠子裡放出來以後,她才敢撒嬌討摸摸。

在瑋真醫師的建議下,我做了以下的處置:

1.  每日固定放風共處時間,建立規律性(儀式感)。

2.  給予窩窩情緒穩定的相關保健食品。

3.  將家中空間透過移動進食地點的方式重新劃分,書房劃分給窩窩,儲藏室劃分給小妹,其他空間則是公共的(不放食碗)。

4.  在書房與儲藏室裝設隔離柵欄,確保兩姊妹不會直接接觸到彼此。

5.  讓他們共用毛刷,沾染彼此的氣味。

6.  在房間內使用費洛蒙,穩定兩貓的情緒。

這段時間持續了好久,久到我都忘了具體的時間了。還好,在不斷的堅持下,窩窩在共處時間看到小妹時,炸毛和低吼恐嚇的次數越來越少,只是眼睛仍然盯著小妹不放,並且時不時就想跑過去驅趕小妹。

階段二:小妹主動

在「用貓櫃推小妹到公共空間互動」進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決定改變方式,讓窩窩和小妹輪流出來放風。為此,我在家中的書房(窩窩的房間)和儲藏室(小妹的房間)分別加裝了大約160公分高的柵欄,每天我在家的時候,讓窩窩跟我待在書房,讓小妹離開儲藏室,到家中其他地方探索、放風;我出門的時候則相反,窩窩在外面,小妹留在她的房間內。晚上睡覺時,窩窩還是保有跟媽媽一起睡覺的權利。

這個階段中,每次小妹出來放風,除了探索家中環境以外,也常面向書房,或趴或躺在書房門口,或是到窩窩的貓砂盆裡打滾。根據瑋真醫師的說法,小妹對姊姊很有興趣,也想跟姊姊作朋友,所以才會想讓自己沾染上窩窩的氣味,並且在門口觀察姊姊。

聽到這件事,我自以為可以讓他們更進一步。因此,就自做主張把柵欄打開,虛掩著木門,只留下一個縫隙,希望他們能盡快熟悉。事實證明我太心急了!由於這時候的窩窩仍然對小妹有戒心,每當小妹靠近,她不是全程緊盯,就是忽然衝過去從柵欄或木門的縫隙中伸出手「撈」小妹,這個舉動往往讓小妹嚇得往後逃跑,反而對他們的關係沒有正面的幫助,於是我只好再跟瑋真醫師求助。

記得那時候瑋真醫師告訴我:「慢慢來,比較快。」、「給他們一點時間」,同時也要我建立窩窩對小妹的正向連結。於是每次我虛掩木門讓他們從縫隙接觸的時候,一定會想辦法用逗貓棒或是梳毛等這些窩窩喜歡的事物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小妹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從被窩窩嚇到逃走,到伸手跟窩窩「互撈」,這種我在中間扮演調停人的時間又過了好長一段,長到我一度決定,把窩窩和小妹分開養好了。

瑋真醫師建議我先暫停這種虛掩木門的互動方式,於是,我們還是回到輪流放風的制度。不過,由於輪流放風的時候,隔開他們的其實是能看見彼此、觸碰到彼此的柵欄。於是開始另一個策略:當他們隔著門主動靠近彼此,並且是呈現放鬆的肢體表現時,分別提供點心,讓他們在心情放鬆的相處時得到 bonus!這個策略後來慢慢奏效了,也才讓他們進入了第三階段。

階段三:窩窩主動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輪流放風的時候,窩窩不再一直守在小妹的門口,還常常用頭去蹭蹭小妹的柵欄。由於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我時不時都會錄影或拍照來蒐集他們互動的情況,提供給瑋真醫師判斷。畢竟跟貓咪長時間相處的是我們(主要照護者),他們在生活中的細微轉變,也只有我們才能得到第一手情報。所以,我會建議有同樣問題的家長們,多觀察、多錄影和拍照,盡可能蒐集資訊,提供給醫師判斷的依據。

小妹一開始看到窩窩去蹭蹭柵欄的時候,表現出無法理解的傻眼貓咪表情。她可能沒辦法理解姊姊怎麼突然轉性了。因此,小妹選擇跟窩窩保持一些距離觀察他。有時候還會伸手去拍正在蹭蹭柵欄的窩窩。就這樣,兩姊妹在「蹭蹭示好」、「遠遠觀察」、「仔細評估」、「伸手互探」的過程中循環了好久。這個過程中,貓肉泥、陪玩、貓草、情緒安定保健品等等輔助措施從來沒有停過。後來,瑋真醫師告訴我,現在發球權回到小妹手上了。窩窩主動跟妹妹示好,希望能認識妹妹,就看小妹要不要認識窩窩了。聽到這裡,我只能祈禱小妹心胸寬大,發揮貓咪三分鐘記憶的優點,不計前嫌,接受窩窩笨拙的示好。

階段四:和平共處

第三階段也持續了好一段時間,後來,當我跟窩窩一起待在書房,小妹在外面放風的時候,我會打開柵門,讓小妹進入窩窩的空間(書房)。開始的時候,小妹小心翼翼,緩慢地走進書房,保持著隨時都可以逃跑的方式前進。而窩窩一開始也會想靠近小妹,我會把握這個機會,趕緊奉上肉泥,讓他們在同一個空間裡共食,並且隨時注意有沒有人表現出攻擊對方的意圖。當我認為有這種可能性時,就會馬上把他們分開。這種「在保護者監控下,兩貓處於同一空間的彼此探索」進行了一段時間,原先我會坐在他們中間作為分界點,後來,我試著不要當他們的分界點,坐在書桌前,假裝做我的事,不去注意他們,看看會如何。當然,有時候可以和平相處一小段時間,兩姊妹各自躺在一個貓碗裡,然後,窩窩盯著小妹,小妹則不看窩窩。

瑋真醫師告訴我,當兩隻貓接觸時,如果一直死死盯著對方看,那麼情況就很緊張。但如果有一方先轉頭,或是先離開現場,衝突就不太會發生。所以,我一直在注意,是否有這種情況出現。如果兩姊妹沒有人要退出戰場,那麼,我就會介入,擋在他們之間,甚至是再把柵門關上,再度隔離,讓彼此冷靜一點。

在這種互動形式進行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們越來越能接受對方跟自己共處一室,也不在意對方的行為了。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看到他們兩個各據一個貓碗睡著的時候,我都快哭了!終於!終於讓我等到他們能和平相處的一刻了!!天啊!!!!好感動!!!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瑋真醫師時,他也非常振奮!畢竟窩窩和小妹好不容易才有第二次機會重新認識,能得到好結果真的很開心!現在他們時不時就會一起佔據我的床,連爸爸回家都沒有位子可睡,差點只能去睡書房了。雖然還不會互相理毛,但是看到他們每天能一起開運動會(看得出來在玩),一起吃飯、一起躺床,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最後,我想告訴每個正在面臨貓咪相處問題的家長,這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沒有捷徑,耐心等待並全力配合醫囑是唯一的方式。相信自己,也相信你的毛孩,給他們時間,千萬不要期待兩、三個月就要看到效果,他們是貓,有自己的節奏,也有自己的個性。這是相處的過程,沒有時間表,也不能趕進度。慢慢來,最快!

最後,附上窩窩和小妹的照片。希望大家的毛孩都能和睦相處。

提醒事項

謝謝窩窩與小妹的媽咪分享如此詳盡的心路歷程。別忘了每個個案都是獨立的,本個案中所提出的建議與操作模式都是依據個案本與居家環境的條件來討論規劃、按時回報追蹤,所以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家庭與個體喔!

相片庫

Copyright © 2024 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 — 保留所有權利。

此網站使用 cookie。

我們會使用 cookie 分析網站流量,並為您最佳化網站的使用體驗。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即表示您的資料會和其他使用者的資料進行整合。

接受

約診聯繫方式

您好!預約諮詢請聯繫鄰近您地區的獸醫師


林瑋真獸醫師(犬貓行為醫學門診/到府諮詢)

https://line.me/ti/p/~cindyvbt

門診:高雄、台南


謝明穎獸醫師(犬隻行為醫學門診/到府諮詢)

https://line.me/ti/p/~@kop6250k

門診:台中、台北


徐莉寧獸醫師(犬貓行為醫學門診/到府諮詢)

https://line.me/ti/p/~@827qbqot

門診:新竹、桃園、台北


李羚榛獸醫師(犬貓行為醫學門診)

https://line.me/ti/p/~@393vtion

門診:新北市 心橋動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