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14
嗨,我是Amo徐醫師,過度舔毛主題週(?),今天由我接棒啦!
照片分享都經過飼主同意、化名(封面的甜不辣其實也不是本名),但是對行為醫師而言,不管化成什麼名字,就是個deja vu啊!
照片中的貓咪名化名「光光」,可以看到最嚴重的時候,把自己舔到幾乎精光。但和「甜不辣」不同的是,「光光」的治療之路沒有那麼順利,左邊照片是去年十二月,光光的治療之路,斷斷續續地走了約五個月。
即使是最嚴重時,脫毛的皮膚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貓咪本人貌似快快樂樂跳來跳去,但在家訪的時候仍然問出很多「令人在意的小故事」,包括腸胃道敏感、異嗜癖、挑食、嘗試在新竹治療過月餘,卻因為無法忍受的食慾下降而放棄等等。一開始我便懷疑有腸胃道的因素,很感謝光光的飼主,配合做了一些檢查,初步沒有發現異狀,我們轉向嚴格的食物過敏原排除試驗,配合藥物,此時光光挑食、消化道症狀又讓我們幾乎動彈不得,決定趨向保守,先停止藥物,單純以食物控制與環境管理。
暫停治療約兩個月後,消化道症狀較為穩定,藥物調整後重啟,這次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投藥至今也是兩個月左右,光光脫毛的情形有很大的改善,也沒有再動不動就拉肚子了!
我們想要重申的是:貓咪的過度舔毛成因複雜,在治療的路上往往需要考量到更多因素,請有耐心的跟您的醫師討論,擬定一個具有邏輯、可行的治療計劃,成功的機會才會大喔!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糾糾結結纏纏綿綿
2021/5/20
今天由我(林醫師)繼續接棒過度舔毛的案例分享
芝麻球(姐姐說可以用貓咪本名喔!他們家都是食物系列呢!)在去年8月因為舔到腹部,屁股,尾巴,前後肢都光禿禿了來就診。因為家中有兩隻貓咪,姐姐希望我能一起了解居家環境,因此安排的到府諮詢。一進門坐下來沒多久就發現芝麻球走兩步就舔,躺著也舔,喝個水也要停下來舔,玩逗貓棒也會突然停下來舔....這看起來好像有點奇怪啊⋯⋯anyway,先排除潛在的疾病問題再說囉!好,跳結論就是芝麻球食物過敏,改成吃處方飼料就重見光明了,後續的回診皮膚狀況穩定,毛也開始慢慢長出來,我也以為就要結案了。
殊不知,過完年怎麼芝麻球又開始沒毛啦!她有吃到不該吃的食物嗎? 原來是家中多收編的一隻小貓,調皮搗蛋的貝果,讓芝麻球很不開心,但貝果又跟家中另一隻土豆倒是可以你儂我儂⋯⋯
於是接下來就開始與姐姐進行讓每一隻貓咪的需求達到平衡跟滿足的任務了!
5/14的狀況回報,芝麻球長毛啦~~~
當然,很常時候,生理問題跟心理問題是會並存的!還是那句老話,先看醫生,排除生理疾病為優先喲~
2021/5/21
嗨我是林醫師,我又來惹...
可能是這幾天分享了比較多有關過度舔毛的個案故事,就收到蠻多家長傳照片來給我看看他們家行為治療後長毛的美照。老實說我有收集照片啦,只是個案累積多了我剛好也忙著就沒有好好整理(慚愧...)謝謝各位家長這麼熱情的來跟我分享現況
這位美貓就是與Scarlett Johansson 主演的電影同名,她本貓很美,不可一世的傲嬌氣息,對玩具有點不屑,喜歡人類跟食物(咦?)好啦我覺得她懂生活....
媽媽收編她時貓咪住在公司,但公司其他收養的貓咪跟她處不來,於是大小姐就搬回家住,爽爽的過了蠻多年,跟另一隻貓室友就各過各的日子。
2019/10月來行為諮詢之前,已經有舔毛半年的病史,在其他醫院就診過,懷疑有過敏的情況,吃藥戴頭套樣樣來,毛有長回來。爸爸媽媽心疼一直戴著頭套,就解放了,然後毛又不見了⋯⋯
來門診諮詢過程中的露西,很開心的討摸,磨蹭,到處路倒,翻滾.....似乎沒看到她舔毛的情況。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著手進行疾病的問題排除。
同時,我們在諮詢過程中,了解到家中多了一隻新收編的貓咪,跟露西有不和睦的情況,也有到處尿尿的行為⋯⋯
所以,現在不是一隻貓的問題啦,是兩隻貓喲!多貓家庭出現的問題,絕對不是檢討/探討苦主本貓喔,而是住在一起的個體之間的結構問題都要進行評估。
在後續多次的回診評估中,媽咪很積極的做兩隻貓的環境管理,藥物/保健品及互動上的調整,2020/7月後,尿尿貓不再到處尿了,露西也得到她嚮往的生活模式。兩隻貓咪在都有生活品質的狀況下,都各自舒適的生活著。今天,沒有誰被放棄,也沒有誰需要妥協。 謝謝媽咪一路的堅持,包括說服爸爸給予貓咪需要的生活條件,大小姐可以繼續爽爽的當大小姐囉!
2021/5/23
嗨,我是Amo徐醫師,今天又是一個崎嶇的過度舔毛的個案。
貓咪化名「鬥魚」,是一隻五歲的貓咪,有一個人類室友(飼主),跟一個貓咪室友。
飼主認為貓咪是「過度舔毛」的問題而找上我,家訪時,貓咪明顯有慢性的皮膚問題,瀰漫性的痂皮,甚至有些苔蘚化。「鬥魚」舔毛舔得厲害不用多說,簡直就是走一步舔三下,飼主不得不幫他戴上游泳圈(在脖子)以及連身泳衣,整個包緊緊。
詢問病史,鬥魚約半年前曾經在其他醫院接受黴菌的療程,治療後飼主表示「有比較好」,但併發了軟便的問題,嚴重時可以一個月掉半公斤左右。不久飼主因為搬家,沒有再回治療黴菌的醫院,但軟便的問題仍在,現在的醫院則認為鬥魚是胰外分泌不良的問題,因此一直在吃相關的藥物。
鬥魚本人呢,精神活力良好,食欲旺盛簡直沒有吃飽過,跟緩緩下降的體重不成正比。與室友貓咪的關係原本還不錯,但皮膚病開始之後,就變得有些難鬥陣,家訪時觀察是「相敬如賓」的關係。
鬥魚原發的皮膚問題是否為黴菌,我沒有參與無從得知(肝臟表示哭哭),但至少在接手時,我認為不像。在問診與檢查後,我只有給予抗組織胺以及食物控制,短時間內就有明顯的進步,兩個月左右便停藥,完全沒有使用到身心科的藥物。
-------個人意見分隔線-----------
這個個案有沒有心理因素的參與?當然有,但我認為很微小,可能是繼發於皮膚搔癢的緊迫,皮膚沒有好,心情當然不會好。無論如何,家訪時還是就室內擺設以及兩貓的關係進行了一些討論與調整。
我認為鬥魚主要是皮膚問題,也許是早先的藥物導致腸胃道菌叢干擾,引發下痢。因為換醫院,而讓先前的病史資訊破碎、交接不上的狀況,是很常見到的。當我們中途接手時,可以為動物想一個合理的病程,關於這個疾病是如何變化、以及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但往往無法證實,也無法重現。這個時候,能夠好好整合資訊,考量到病史、生理、心理等因素,才能設定對個案合理的治療計劃。
皮膚的修復需要時間,鬥魚停藥仍然等了一陣子才把泳衣脫掉,下痢改善之後體重也慢慢回升,現在已經是皮毛光潤發亮的貓咪了!
#是一個被過度舔毛耽誤的皮膚病啊
#生理問題
#心理問題
#糾糾結結纏纏綿綿
2021/5/30
我是林醫師,我~又~來~惹~~~
過度舔毛的故事講完了嗎?還沒還沒,精彩的都放後面啦!
2018年3月我認識了小花,Gin,妮妮(左到右)還有他們的家長。
媽媽第一次來門診時是帶著剛出生3-4個月的寶寶一起來,原來是家裡的貓咪們陸續變的光溜溜⋯⋯
在這個家庭裏,有陪伴媽媽十多年的3隻貓咪,還有陪伴爸爸的十來歲的貓咪。其中有些貓咪成為可以互動的夥伴,也有一些貓咪變成衝突的對象。因此貓咪大多時間是分開在不同的空間維持秩序,當時還有一隻貓咪正在跟淋巴癌對抗中。
在媽媽懷孕的第三個月起,妮妮的毛越來越少了,在寶寶出生後3個月,小花的毛也越來越少了,兩隻貓一起光溜溜之外,小花與Jin之間的不友善越來越明顯⋯⋯
在排除medical 的可能性之後,我們開始著手行為治療。小花與妮妮開始藥物治療,對於10來歲的貓,我們在藥物執行上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面對!此外,我們也透過到府來安排環境上的管理,建立貓咪互動上的安心感,正向的互動引導,慢慢建立起小花與Jin的關係。
當然,在有新生兒的家庭中,小朋友慢慢長大,行為跟活動力的不同,也會影響到貓咪的反應,因此,小朋友每個時期的改變,就意味著我們的治療內容也需要做調整。媽媽在執行及配合上都非常謹慎!
療程從2018年春天,到2020年底結束。貓咪們的狀況持續穩定,大家的毛都在,也可以在開放的空間裡自在的活動,這張照片是從寵物攝影機中截圖出來的。很開心,小朋友的成長有貓咪們陪伴,雖然10來歲時遇到問題,但這不代表老了就不用積極治療,不代表老了就要在生活品質上妥協!
謝謝媽媽一路上的堅持!
Copyright © 2024 The Thinking Dog VBT 會思考的狗行為獸醫團隊 — 保留所有權利。
您好!預約諮詢請聯繫鄰近您地區的獸醫師
林瑋真獸醫師(犬貓行為醫學門診/到府諮詢)
https://line.me/ti/p/~cindyvbt
門診:高雄、台南
謝明穎獸醫師(犬隻行為醫學門診/到府諮詢)
https://line.me/ti/p/~@kop6250k
門診:台中、台北
徐莉寧獸醫師(犬貓行為醫學門診/到府諮詢)
https://line.me/ti/p/~@827qbqot
門診:新竹、桃園、台北
李羚榛獸醫師(犬貓行為醫學門診)
https://line.me/ti/p/~@393vtion
門診:新北市 心橋動物醫院